欢迎访问重庆大学体育学院!
Current location: 学院首页 > 党建工作 > 理论学习 > Content

按规矩把“马上办”办好

发布时间:2018/11/07 来源: 点击:

一篇叫《实干才能梦想成真》的文章回顾了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的情况。翻开这段并不久远的历史,一个强烈感受是,马上就办体现着当代共产党人的执政品格和实践气质,正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好传统、好状态、好作风。“马上就办”体现的是主动作为、履职尽责的理念。近年来,很多地方在为民服务中倡导“马上就办”,对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、规范服务行为、提高服务效能、提升窗口形象,特别是对根治懒政、惰政等“为官不为”顽疾,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但是,“马上就办”并不意味着为了追求“马上”,任何事情都可以特事特办,甚至逾越法纪、规定的界限。有些领导干部不按规矩“马上就办”,尽管主观愿望是为了解民忧、排民难,但破坏了规则,消解了制度效能,还可能留下后遗症。究其原因,有的是对“马上就办”理解不深,认为上级有要求、群众有需求,自己必须展示姿态,激发了“抢跑”心理。有的是为了追求“树威立信”,希望建构基层群众遇上“贵人”的传奇,不惜运用特权。凡此种种,都是对制度规矩的不尊重,也是在搞潜规则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,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,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。可以说,能不能做到懂规矩、守规矩、按规矩办事,是检验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。正因此,为民办事,既要“马上就办”,也要“按规矩办”。

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”“落实能否到位,决定蓝图的实现马上就办,说的是要有狠抓落实的态度。除此之外,也要理顺制度,为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条件。这包括用人的制度,比如,对于抓落实抓得好的干部用起来、用上去,形成合理导向。这包括工作的制度,比如福州马尾区20多年来不断推出的首问责任制”“限时办结制”“全程代办制等,让马上就办常态化、制度化。这也包括决策的制度,政策形成之前深入调研,听听基层想什么、看看群众说什么,才不会被讽刺为大学生坐在空调房里想出来的,抓好落实也才有基本的前提。

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。遵照规程和准则办事,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。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,不仅要有为民服务的情怀,更应树立规矩意识,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、制度条文和程序规定,真正让规矩了然于胸。做足“马上就办”的功课,我们在作决策部署或处置突发事件时,就清楚哪些事情可以“马上就办”,哪些事情不能越俎代庖。

领导干部对看准了的事情,立说立行、当场解决,急群众所急、想群众所想,并以上率下、形成导向,是十分必要的。但是,“马上就办”的主渠道,应当是政策服务平台。落实“马上就办”要求,还是要通过强化办事机关的服务意识、服务效能,让所有群众在相关服务平台都能实现“马上就办”。例如,国家移民局在全国推出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“只跑一次”的普惠工作制度,就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。

“马上就办”是工作作风,“按规矩办”是工作要求,并不矛盾。强调“马上就办”,针对的是不作为、慢作为,并非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也“马上就办”;要求“按规矩办”,也需要简化程序、提高效率,并非议而不决,更不能出现“办个事盖几十个公章”的现象。处理好“马上就办”与“按规矩办”的关系,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,才能让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摘自201866日《人民日报》)